这次研修班完全交给市场来办会,不但提升了日照城市知名度,提高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推动企业间交流合作,而且没花财政一分钱。
临时负责省政府机关、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统计、机关事务管理、发展战略研究、政务公开、大数据等方面的工作。临时联系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省妇女联合会、各民主党派,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东储备物资管理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储粮总公司山东分公司
业内权威机构发布的年度世界100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大中华区50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区域性总部注册入驻园区一年后经考核同意,给予200万元的补贴。该产业园位于日照市区临沂路与莒州路交会处市政大厦。——通过出台政策扶持措施,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机构,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强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业十大品牌和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其分支机构(独立法人)注册入驻园区一年后经考核同意,按区级收益额最高给予30万元的补贴。——打造形成高、中、低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公共知识更新与企业培训开发和海外教育培训等多个集培训教育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对总部或区域总部入驻的人力资源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政策。该产业园是全市首个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由日照市人社局和东港区政府坚持市场化导向,采取市区一体、联合共建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打造。这个想法得到省领导的赞同,让我拿出书面报告。
1978年1月21日,已临近春节,北海舰队、青岛海洋大学、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省地质勘查队等14个部门、单位在济南第二招待所召开会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那时,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日照,更不了解岚山头,海域勘查牵头组织工作就落在刘炳寅身上。喜悦中的刘炳寅尚未意识到,黄岛油码头建设,结下了他一生与港口的不解之缘。因为对沿海港口熟悉,在讨论材料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重点工程,跨越两个省,组织起来很不利,我们岚山头的港口要比连云港自然条件好,距离更近一些,可以考虑在岚山头设立港口,一方面在一个省内协调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鲁南一条龙。
1979年4月6日至20日,交通部等七部委召集八十多位专家,对港口选址进行调查论证。教授们的严谨负责、亲历亲为,让86岁的刘炳寅至今动容:王涛专门去上海档案馆,查阅百年台风纪录,发现一百年来,日照没有台风登陆过,是块福地。
然而,宝贝上报给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后,如石沉大海,再也没了消息。山东省正式上书,建议在石臼港建设煤炭输出港。怎么办?咱自己勘查。3月5日,勘查正式开始。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专家们多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反映实际情况。提起当年港口的争引工作,85岁的刘炳寅老人精神矍铄、侃侃而谈,40年前的人与事如数家珍、历历在目。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之风翻开华夏发展新篇章。当天,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白如冰向交通部作了电话汇报。
汇报时,我们实事求是地讲了铁路行走到岚山头、连云港的里程差,两个港口条件对比情况。这期间,连云港在江苏省委大力推动下,对连云港建深水大港的可行性进行了调查论证,请时任国家副主席李先念到连云港视察,并请他为港口建设题了词:要把连云港建成与世界级大港媲美的中国东方大港。
2月21日,大部队在日照集合。超过半数的专家认为,在石臼建港深水线近,基础好,是难得的优良深水港址,有条件建成10万吨级乃至2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港口,而且可就地取材,造价低,陆域广,腹地大,很有发展前途。
知名专家赵金生为石臼港下的结论是: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是天然良港。他们坚持认为,建深水港,石臼比连云港建港条件优越得多。就是这样一个方案,来征求山东省委的意见。港城同荣是刘炳寅一直倡导的,他说:有些港口人抱怨港口下放,我认为港口划归地方后,才真正发展起来,没有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东西港区的贯通,没有港口今日的发展后劲。85岁的刘炳寅回头看,40年前石臼港的筹划建设之路,恰逢天时、地利、人和。山东省委决定不等不靠,用实际勘察结果来说话。
1980年11月,刘炳寅以港口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的身份,从省城济南来到日照,开始了他的港口生活。日照的海域地质情况、风浪、波浪、潮汐等全部记录在案,整个港口设计要根据它来安排。
1977年开始争引,1986年正式交付使用,亲历港口的争引、选址勘查和建设与运营,付出太多的汗水与心血,刘炳寅对港口,怀有非同一般的感情。没有日照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和恰好居中的地理条件,就没有今天的日照港。
选址之争,历经三年,尘埃落定。没有计算机,沈育疆用手中的笔,一点一点地点出十年间日照的潮汐变化图谱……他们都是日照的功臣,为港口的选址与建设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资料,填补了日照没有海洋档案资料的空白。
没有中央、省、地区和日照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日照人民的无私支援和奉献,就没有今天的日照港。一带一路助力强国梦,瓦日铁路直达中原,挖出蛀虫后的港口焕发新生机……时刻关注港口发展的刘炳寅,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一个建议,开启港口争夺战40年前,全国万吨级的码头泊位仅90个,山东省境内没有一个万吨级的泊位。肖寒部长让我们再向交通部汇报一下。
1980年3月,国家计委批复山东省编报的《石臼港设计任务书》,同意建设煤码头一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投资7亿元人民币,工期5年,并列入六五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依据论证会的意见,国务院、交通部研究决定:暂停连云港码头建设。
那时,他已从黄岛回到省建委工作。这一天,对于建设者刘炳寅来说,终生难忘。
日照是农业县,关于海域地质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专家学者从零开始,从两城北的北马河口到岚山南的绣针河口,一点一滴记录下日照海洋档案。十几天后,李先念在专家们的信笺上批示:看来有不少意见,前已转出两封。
接到这个通知后,省委很重视,成立了一个汇报小组,组织汇报材料。等待中的刘炳寅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去临沂学大寨工作现场。日照没机会了,身边的人都这样说。刘炳寅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建议,自此拉开了煤炭输出港选址三年之争。
1977年12月5日,山东省组织人员赴北京,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了在日照建设10万吨级煤炭码头的方案。有位老人,在日照工作近40年,亲历港口争引、选址勘查和建设运营,为日照港今天的大繁荣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临沂学大寨工作队的刘炳寅被紧急调回,参与选址辩论。我们着急了,打电话询问。
这个批示一公开,连云港和石臼港两个港址比选的形势顿时大变,大家期盼已久的两个港址比选的条件已俱备,时机也已到来。有人善意提醒:‘炳寅,你太天真了,在连云港建煤炭码头,是国家领导赞成的,怎么会因为你们的一个建议就修改了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